原标题:【IBE】重磅利好!建筑和市政、交通等领域基础设施大规模电气设备更新要来啦!
到2025年,通过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,逐步提升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市场占有率。与2021年相比,工业锅炉、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0.5个百分点,在运高效节能电机、在运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超过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,在用主要家用电器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。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、家用制冷设备、通用照明设备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%、60%、50%。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利用更规范畅通,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回收利用先进模式,推动废钢铁、废有色金属、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.5亿吨。
到2030年,重点领域产品设备能效水平进一步提升,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整体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协同效应有效增强,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,为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。
到2027年,工业、农业、建筑、交通、教育、文旅、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%以上;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,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度的提高,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、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%、75%;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,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%,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%,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。
推动国有企业带头执行企业绿色采购指南。鼓励各个地区采用补贴、以旧换新、积分奖励等多种方式,带领企业和居民选购高效节能产品设备。
支持合乎条件的高效节能产品设备生产企业、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发行绿色债券、上市融资和再融资,并依法依规披露环境信息。
加快制定修订一批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,合理设置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各级指标。
严格落实并适时修订《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》,逐步完善落后产品设备淘汰要求。
将节能降碳、资源循环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设备纳入《绿色技术推广目录》《绿色产业指导目录》和《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》鼓励类。
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,以节能降碳、超低排放、安全生产、数字化转型、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,聚焦钢铁、有色、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电力、机械、航空、船舶、轻纺、电子等重点行业,大力推动生产设备、用能设备、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。
加快推广能效达到领先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,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。
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,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,培育数字化的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。
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,结合推进城市更新、老旧小区改造,以住宅电梯、供水、供热、供气、污水处理、环卫、城市生命线工程、安防等为重点,分类推进更新改造。
推动地下管网、桥梁隧道、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。
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,全力支持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,完善新能源动力船舶配套基础设施和标准规范,逐步扩大电动、液化天然气动力、生物柴油动力、绿色甲醇动力等新能源船舶应用范围。
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,结合农业生产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阶段,扎实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,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。
推动合乎条件的高校、职业院校(含技工院校)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,提升教学科研水平。
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,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,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、放射治疗、远程诊疗、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。
以供热、石化、化工、钢铁、有色金属等持续用热用能行业为重点,支持对运行效率低于《锅炉节能环保作业规程》(TSG 91)能效限定值和《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》(GB 24500)能效 3 级的工业锅炉开展节能降碳改造,并禁止其再生产、销售。
按照《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(2019 年本)》要求,有序淘汰退出 10 蒸吨/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、固定炉排燃煤锅炉(双层固定炉排锅炉除外)、不达标的单机容量 30 万千瓦级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(综合利用机组除外)、以发电为主的燃油锅炉及发电机组。结合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工作,有序退出落后电站锅炉。
到 2025 年,在运能效达到节能水平(能效 2 级)及以上的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较 2021 年提高超过5 个百分点,当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较 2021 年提高15 个百分点,实现年节电量约 600 亿千瓦时。
推动电力、钢铁、有色、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纺织等重点行业有关企业和单位开展在运电机及其系统节能诊断,排查设备能效水平和运维情况。鼓励采用变频调速、永磁直驱、工业伺服以及电机与拖动设备正常运行工况匹配等技术,重点对能效低于准入水平(能效 3 级)的电机实施更新改造,对风机、水泵、压缩机等负载设备开展匹配性节能降碳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。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机,带领企业积极采用能效达到节能水平(能效 2 级)及以上的电机设备。推动企业结合负载特 7 性、不同工况、工艺过程等,针对性应用高效异步电机、同步磁阻电机、变频调速永磁电机、低速直驱电机、高速直驱电机以及工业伺服电机等高效节能电机。鼓励企业结合实际应用大功率电机及其系统状态监测、远程运维等新技术。
到 2025 年,在运能效达到节能水平(能效 2 级)及以上的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占比较 2021 年提高超过10 个百分点,当年新增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占比达到80%以上,实现年降低电力损耗约 160 亿千瓦时。
开展非晶合金带材、硅钢片、绝缘材料等关键工艺提升,降低材料损耗,改进材料性能。提升叠片整形、卷铁芯卷绕及拼装、线圈绕制等生产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,推进电力变压器制造装备用核心器件、专用软件质量提升和规模化应用。大力推进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,提高基于大功率的电力电子变压器、直流变压器、电容变压器、柔性变压器、新能源变压器等生产能力。
在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,优先改造老旧主变压器和 S7 (含 S8)型高耗能配电变压器,加快改造老旧铝线圈、存在本体缺陷、低电压台区和重过载的变压器。推动电网企业推行绿色采购管理,新采购电力变压器应为能效达到节能水平(能效 2 级)及以上的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。推动石化、化工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加快更新改造能效低于准入水平(能效 3 级)的电力变压器,优先采购能效达到节能水平(能效 2 级)及以上的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。
鼓励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站、电动汽车充电站(桩)、数据中心、5G 基站、采暖等领域使用能效达到节能水平(能效 2 级)及以上的高效节能电力变压。
加快高效节能制冷设备及系统在产业园区、公共机构、大型公建、交通基础设施、冷链物流、数据中心等领域的推广应用。鼓励运用智能管控、系统优化、能量回收、自然冷源、多能互补、自然通风等技术方法,有序实施老旧低效制冷设备更新改造。推动老旧数据中心(包括公共机构数据中心)实施节能降碳改造,鼓励 16 通过优化设备布局、制冷架构、外围护结构等方式,使用液冷服务器、热管背板、间接式蒸发冷却、行级空调、自动喷淋等高效制冷系统,因地制宜采用自然冷源,与机械制冷高效协同,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水平。
到 2025 年,能效达到节能水平(能效 2 级)及以上的高效节能照明设备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。在用通用照明设备(不包括专业照明、特殊用途照明设备)中能效达到领先水平(能效 1 级)及以上的占比提升到20%,达到节能水平(能效 2 级)及以上的占比提升到50%,实现年节电量约 1000 亿千瓦时。
支持产业园区、公共机构、城市道路、大型公建、轨道交通、机场、车站、码头(港口)等结合实际开展照明设备更新改造,推广能效达到节能水平(能效 2 级)及以上的照明设备。推动公共机构、中央企业、国有企业带头使用能效达到领先水平(能效 1 级)的照明设备。鼓励采用智能控制技术,实现照明系统二次节能。支持对产业园区、大型公建、城市道路、景观照明等重点项目开展照明设备用能监测,强化节能降碳管理。
加强光健康基础理论研究。开展 LED 光源接口、驱动电源和灯具功率、控制通信协议等标准化研究。推动照明与电子信息、智能控制等技术融合创新。鼓励无荧光粉 LED 照明技术开发。开发有机发光二极管(OLED)照明用发光材料,研究新型 OLED 器件与照明设备。
结合开展全国家电“以旧换新” 活动,鼓励通过政府支持、企业促销等方式,促进高效率节约能源家电更新升级。
加强高效节能家电核心零部件、集成电路、智能化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。推动家电产品和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智能语音、图像识别、深度学习算法、5G 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。